對抗無型的網絡性別暴力:女角平權協作組


在社交媒體及交友程式全面普及的年代,加上新冠疫情阻隔了人與人見面交流,令互聯網變得無可取代。這個好像為人類帶來便利的網絡世界,其實潛藏著致命的暴力。2015年聯合國出版的《對婦女與女孩的網絡暴力》(Cyber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nd Girls)調查報告指出,針對女性的網絡暴力已經成為全球現象。然而,此現象並未在香港受到關注。


女角平權協作組(下稱「女角」)主席李曉南Joe指出,「網絡性別暴力」議題很少被討論,公眾容易因為缺乏認知,而不自覺傷害了別人,「有次朋友討論某男藝人在社交媒體不小心上載自己的裸照,網民都在討論他的性器官,成為一時熱話,朋友更說要傳給我看。事實上,即使你不認識當事人,這種看似無傷大雅的廣傳,仍能造成二次甚至是三次傷害。」Joe又指,有網絡紅人曾上載影片,發表針對女同志的惡意言論,女角收到投訴後跟YouTube交涉,影片才得以下架。

為應對網絡性別暴力,婦女動力基金(HER Fund)自2021年起資助女角開展相關的教育計劃,內容包括讓女性及性/別小眾參與性小眾拒暴*工作坊(註:*拒絕網絡性別暴力及親密關係暴力)(下稱「工作坊」)、為社會褔利署前線員工及警隊安排培訓講座等,加深社群、支援團隊及執法機關對議題的認識。Joe補充指,網絡性別暴力的教育工作仍有很多空間,可惜坊間資助的基金不多,為性/別小眾而設更加罕有,「感謝婦女動力基金的支持,開展了社群對議題的關注。」

捐款


工作坊參加者之一阿Cat是網絡性別暴力的受害者,她憶述當年參與傳媒訪問,為一位聾人性/別小眾朋友作手語傳譯,該訪問透過社交媒體發佈後,不消數分鐘,針對她朋友的惡意留言便蜂擁而至,連帶她這個手語譯者也被「網絡起底」及惡意攻擊。Cat除了擔憂朋友的情緒外,自己的情緒也受到困擾。「直至參加了工作坊,我對網絡性別暴力多了認識,漸漸對事件釋懷,也陪伴了這位聾人朋友渡過情緒困局。同時也反思,除了被動地接受之外,我其實可以主動做得更多。」阿Cat坦言,工作坊為她建立勇氣,繼而在現實生活,敢於對一些性別暴力作出反擊,「朋友們曾經在群組上討論我的婦科情況,我感到不安,並直接要求他們停止討論,從前的我應該不敢反對。」她自信地分享最近的經驗,相信也是婦女動力基金及資助者的最大鼓舞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網絡性別暴力:
基於他人之性別、性取向、性別特質或外貌等,於網絡上公開評論或留言羞辱,媒介包括論壇、社交平台、傳訊程式群組等。施行網絡影像性暴力者甚至會在未經當事人同意之下,上載、轉載、散佈、要脅傳播他人的私密影像等。

性/別小眾:
性/別小眾一詞涵蓋了與性、浪漫關係及性別認同相關、不同身份的社群人士,如同性戀者、雙性戀者、跨性別者、無性戀者、泛性戀者、性別酷兒、中性者、非二元性別者等,並包含多元、流動和差異的意思,一般被簡稱為 LGBT+。

捐款